-
-
-
东莞美术馆联盟·活动|共绘古村之美!“十百千万”绘美东莞艺术行动走进茶山
넶53 2023-09-22 -
文化强市·共建共享|共绘新东莞!岭南画院重大主题大型美术作品创作活动启动
10月19日,由岭南美术馆、岭南画院主办,东莞市美术家协会、东莞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研究基地协办的“共绘新东莞—
넶146 2022-10-27 -
2017年创作成果一览表
넶533 2018-09-06
-
-
-
-
-
-
-
-
东莞美术馆联盟培训班,上“干货”了!
넶79 2023-06-26
-
-
-
热观念与冷硬边——对一种绘画发展趋势的研究性展览研讨会
时间:2018年7月13日
地点:岭南画院会议室
嘉宾:胡斌 杨小彦 冀少峰 冯原 殷双喜 何桂彦 樊林 皮道坚等넶4719 2018-07-13 -
-
-
-
-
-
-
东莞美术馆联盟·活动|“从可园出发”上新,欢迎去岭南美术馆品“没骨新风”
岭南美术馆“从可园出发”展览项目上新,继2022年推出“从可园出发——中国花鸟画展”后,这次又为大家带来“没骨新风——没骨法新探作品展”。10月20日,没骨法新探作品展开幕式在岭南美术馆举行,名家齐聚,少长咸集,共赏共议“没骨新风”。
本次展览邀请全国花鸟画名家汇聚东莞,以“没骨新风”为学术主题,借助“二居”画学的研究和启示,从“古今”“中西”“南北”多维度聚焦当代没骨花鸟画的创作格局和传承发展,向观众展呈当代没骨花鸟画的时代新风,在跨域南北的艺术交流中关注尚骨精神在新时代文化建构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作为“2023东莞·岭南文化季”的重要展览项目之一,“从可园出发之没骨新风——没骨法新探作品展”致力于以鲜明的学术定位、独立的学术品格,打造独具莞邑文化特色的艺术研究和展示的学术品牌,为丰富东莞市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东莞艺术水平的整体提升贡献一份力量。
本次展览分为“‘二居’画学”“没骨新风”两大专题。其中,“‘二居’画学”专题展出了居廉、居巢共20幅精彩的花鸟画作品及文献资料,研究“二居”在传统没骨技法基础上所创立的撞水、撞粉法,追溯其风格渊源和思想资源,探寻在近现代中国美术进程中其画学思想的传承、流变和发展,探寻其内在的艺术规律。
“没骨新风”专题共展出近150件作品,汇集十五位全国现代院体画家——方土、陈湘波、连俊洲、姚震西、郑阿湃、王法、麻元彬、林蓝、许晓彬、许敦平、阴澍雨、李恩成、周午生、李雪松、李志国,探讨当代没骨花鸟画技法,关注今人对没骨花鸟画的美学传统和当代现状的关切和思考,画家于没骨花鸟画的形式、技法、风格、意境的创拓及价值重构中,表现自然生命的精神之美,传承和弘扬中国花鸟画的尚骨精神。
展览开幕式结束后,主办方还举行了“从可园出发之没骨新风——没骨法新探作品展”学术交流会。与会领导嘉宾围绕对“没骨新风”主题的思考、对没骨法新探作品展的感受与建议等议题,进行交流分享,碰撞思想火花,气氛热烈。
本次“没骨新风——没骨法新探作品展”将在岭南美术馆展出至2023年11月19日,欢迎广大市民前往展厅打卡。
10月21日19:30--21:00,岭南美术馆还将在负一楼中庭举办“‘从可园出发’,让书法之美流光溢彩——美术馆之夜”活动,感兴趣的市民不要错过!
声音
晚清张敬修所造的可园,是享誉盛名的岭南画派的策源地之一。居巢、居廉依托可园开创了岭南花鸟画的地域风格,确立起了具有岭南特色的花鸟画体系。当代是岭南花鸟画复兴的重要时间节点,我们在这个时间节点从东莞可园这个历史文化坐标出发回溯传统,有着别样的意义。回溯原点,回望“二居”,重温大师,意在鉴证前行。“从可园出发”的意义在于溯源,在于启发、启迪。溯源对于梳理当下,对于未来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百年后的今天,我们要回到原点看我们怎么一路走来。以“没骨新风”为题的“从可园出发”第二届展览,邀请全国花鸟画家汇聚东莞,在跨域南北的艺术交流互鉴中探讨中国花鸟画的传承和发展问题。此次展览不仅仅是对当代中国花鸟画发展格局的审视,也是对岭南画学及中国艺术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画院院长林蓝
“从可园出发之没骨新风——没骨法新探作品展”,既关注当代花鸟画家对尚骨精神在当代文化环境的延伸、理解和诠释,也聚焦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在当下的文化意义。来自全国的优秀花鸟画家汇集东莞,在继承传统没骨花鸟画的基础上,共同探讨现代没骨花鸟画在体悟学脉、形制格式、构图样式、技法语汇、题材拓展等方面的新探索和新突破,也为南北艺术的进一步交流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展示了新时代中国美术高质量发展中的东莞力量,打响了“育美东莞”品牌,彰显了东莞文化在当代文化价值建构中的辐射力和推动力。
——2023年东莞艺术季总策划、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馆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陈湘波
岭南美术馆立足“双万”新起点,打响莞邑文化新品牌,于2022年策划推出“从可园出发”展览项目。本项目基于东莞可园作为岭南画派策源地的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追踪岭南花鸟画的发展文脉、画学流播、传承拓进,着力于近现代岭南花鸟画及中国花鸟画课题研究的深度挖掘、推进和成果展示。“从可园出发”展览项目,计划每年举办一届,以五年为周期,打造一个由东莞联动全国学院、画院、研究院等专业学术机构,融入莞邑文化特色的展览品牌。继2022年12月“从可园出发”第一届展览成功举办后,第二届展览以“没骨新风”为学术主题,延展首届展览的学术理念,以鲜明的学术定位、独立的学术品格,构建独具莞邑文化特色的艺术研究和展示的学术品牌。这也是东莞美术馆联盟推出的“2023东莞·岭南文化季”的重要展览之一,是我们打响“育美东莞”品牌、助力文化强市建设的有力表现。
——岭南美术馆馆长、东莞美术馆联盟主席谢钧
延伸阅读
“二居”画学
“二居”画学,是广东近现代美术史一个不可忽视的学术命题。作为晚清广东画坛深获时誉的画家,“二居”的画学思想和绘画实践影响了近现代广东中国画的进程以及语言变革。在19世纪中后期,“二居”规避晚清文人画正统,恢复对宋人微观体物精神的信仰,强调以形写神,注重写生。他们依托东莞可园,致力于描绘岭南蔬果、花卉、草虫,创造性地发挥撞水、撞粉法的语言特性,兼容工笔和没骨,以写生的方式确立起了岭南地域特色的花鸟画语言结构和风格体系,改变了广东画史的走向。
没骨新风
在画史上,“没骨法”是一种清晰可辨的审美语汇,于历代风格流变中形成了脉胳清晰的传统艺术样式。历代画家多吸收没骨法求新生,北宋赵昌、林椿,元代钱选,明清孙隆、恽寿平、高其佩、罗聘、虚谷、居巢、居廉、任伯年及近世诸家,演进变化,面貌纷呈。“没骨法”非一成不变,它的生发、演进和发展补充、丰富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内涵、格调逸趣和地域风貌。新时期以来,没骨一体花鸟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对没骨花鸟画的研究,既是一种对传统审美趣味做出选择的尝试和实践,也是一种对传统画学文脉的历史传承。没骨花鸟画的现代实践不仅仅是技术性的问题,更关乎于中国花鸟画的传统精神在当代文化情境的价值延伸和重塑。
相关链接
从可园出发之没骨新风——没骨法新探作品展
总策划:谢钧
学术主持:陈湘波
策展人:谢钧、许晓生
展览时间:2023.10.18-11.19(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日9:00-17:00,周一闭馆,节假日照常开放)
展览地点:岭南美术馆2F精品展厅C1、C1、C3
主办单位:中国博物馆协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广东省中国画学会
承办单位:岭南美术馆、当代岭南艺术研究院
协办单位: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东莞市博物馆、可园博物馆、广东岭南美术出版社有限公司、东莞市美术家协会、广州鲁逸文化
文字:赵水平
图片:程永强
编辑:戴浩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