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画社

        简介

        608 2018-09-06
      • 亦画社九周年作品展作品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岭南画院
        承办单位:岭南美术馆
        二、展览时间、地点
        时间:2018年2月1日至2月25日
        地点:岭南美术馆2、3号展厅

        701 2018-02-01
      • 2017年画学研究出版物

        整理出版《互联网时代下的艺术批评》、《全国美展研究与方法学的省思》等相关文献

        541 2018-09-05

从可园出发·中国花鸟画展 (第一辑)

岭南画院(岭南美术馆)    展览    从可园出发·中国花鸟画展 (第一辑)

 

Originated from Keyuan

从可园出发 • 中国花鸟画展

The Chinese Bird-and-flower Painting Exhibition

 

 

 

前言

岭南画学是广东美术创作的一个重要支撑。由于特殊的地域环境和人文气候,广东美术呈现出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文化特质和精神品格。融汇化合中西、南北艺术,在东方艺术体系的基础上吸纳、借鉴域外经验,近现代以来广东美术凝聚了自我变革的力量。对百年广东花鸟画的研究,离不开对广东本土文化结构及其地缘文化关系课题的深度挖掘和探讨。像其他区域一样,百年广东花鸟画的现代之路同样存在传统形态与现代形态并存、互为消长的格局。广东艺术家以各自的人生经历、知识背景和艺术成就,卓然成为岭南画坛的中流砥柱,开创并延展了岭南地区的绘画之风,他们所留下的精神和物质遗产是岭南画学最强有力的诠释。

 

东莞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作为广东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东莞美术对推动东莞文化事业乃至广东文化事业的发展意义深远。东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书画名家辈出,明代袁登道、王应华、张穆,清代梁涛、尹源进、范熙祥、周炳、黄友竹、张敬修、张嘉谟,近现代容祖椿、邓尔雅、李凤公、黄般若、黄少梅、卢子枢、邓白等,在莞籍文化名人和书画名家的深厚积累下,东莞成为岭南艺术的一方重镇。

 

晚清张敬修所造可园,是广东四大名园之一。享誉晚清广东画坛的居巢、居廉依托可园开岭南花鸟画一代新风。居廉弟子高剑父、陈树人及再传弟子高奇峰,继承“二居”画学思想,创立“岭南画派”,秉持“艺术革命”的素志变革中国画,在现代中国画坛影响深远。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先后发起或参与广东国画研究会的莞籍书画家黄般若、黄少梅、卢子枢、邓尔雅、李凤公、容祖椿、张白英等,是广东国画研究会的中坚力量,其书画活动促进了东莞乃至广东美术的繁荣和发展。近代以来东莞书画家的创作活动、艺术取向和活动时空范围,无不牵引出近现代岭南画学思想迁变之流向。

 

“从可园出发”展览项目,扎根东莞文化资源,放眼全国文艺发展格局,邀请汇聚全国学院、画院、研究院等专业机构的优秀艺术家,每年举办一届,以五年为期,由点及面,打造传承和弘扬岭南文化精神、延展莞邑城市精神、助推莞邑文化迈上新高度的学术展览品牌。此次“从可园出发——中国花鸟画展”为该展览项目的首届,分“‘二居’画学”“岭南风范”“花鸟品格”“今品画风”“观物之生”“时代湾区”“院风新锐”七大专题,以东莞可园为切入点,探问岭南花鸟画文脉,反观当代花鸟画格局,重构写生理念,弘扬“写意精神”,将中国花鸟画之审美境界、东方意蕴以及创作图景展呈于观众,品鉴新时代中国花鸟画的创新转化和时代新风。

 

 

展览组委会

2022年10月

 

 

序一

广东是近现代中国艺术革命的策源地,是新中国美术及改革开放以来的艺术前沿阵地。古往今来,广东人才辈出,涌现出无数美术大家、大作,书写出中国美术历程里瑰丽的岭南美术篇章。岭南画学长于岭南这片热土。近百年来,广东文化精神中务实、创新的因子,一脉相承地灌注在岭南画学的传承和发展历程中。回望百年广东花鸟画,可以从“求真、求新、求美”三个方面来解读。

 

一是“求真”,即在内容、题材上注重写“生”。广府文化中务实的精神品格在美术风格上的表现,便是岭南中国画倾向于写生。岭南画家的写生,重点在写生活之“生”,写人间烟火的生、生气勃勃的生。正是“求真”“求实”的态度,使得岭南画家们从自身的写生实践里开拓出了岭南地域特有的花鸟画新题材及与之对应的新的表现手法。百年间的岭南花鸟画,从“二居”至“二高一陈”,再至“岭南四老”等,均存师承关系。写生是解读其传承特质的主线,由之练就敏锐的观察能力、精准的造型能力以及新颖的取材范围。在百年后的今天,依然可见于岭南画家对新题材的发掘与开拓。

 

二是“求新”,即在形式、技法上注重纳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吸收古今中外绘画技术、手法,为我所用。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作为岭南文化特质之一的包容精神与生俱来。至近代,西学东渐,广东最先与西方接触、碰撞、交流,广东海洋外贸传统与思想文化传统中固有的开放与兼容特性,使其乐于接受西方先进的自然、人文科学知识。新思想、新知识的熏染必然产生新的艺术理论与实践状态。二十世纪初,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等首次明确提出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国画革命主张,师承“二居”用水、用粉技法,借鉴日本画及西洋画观察方法与表现手法,折衷中国写意传统与西洋具象传统,在艺术形式上提倡写生与写实,在艺术内容上提倡表现新的时代风物与精神。

 

三是“求美”,即在审美、意识上注重“度”,雅俗共赏。如果说地域和自然环境对岭南艺术特点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岭南地域文化传统中的务实精神与平民意识,则使画家们一直保持了艺术审美的“度”:一方面,根据实际对象的表现需要,变革地选择对应的表达方式,无拘古今中外;另一方面,根据真实世界中感受的“度”,求变但不求全变,求的是人间之“美”和雅俗共赏。

 

百年广东花鸟画,以中国文化精神为内核,追求具有鲜明个性和时代气息的花鸟画新格局。老一辈艺术家们一直以力作、以精品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因此大作、大家辈出,广东花鸟画也因此成为广东美术界的重要标杆。

 

置身新时代,迈进新征程,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抓住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艺术发展的大好机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人民立场,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自强的文化创造,探索以“大作”“大家”“大展”三大工程建设推动我省美术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文化强省建设。为此,“从可园出发——中国花鸟画展”主办方邀请全国花鸟画家汇聚东莞,它不仅仅是一次呈现当代中国花鸟画创作研究新气象的艺术盛会,也是一次对当代中国花鸟画发展格局的审视。

 

 

林蓝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广东画院院长

2022年9月

 

 

序二

岭南文化以其独有的多元、务实、开放、创新等精神,在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近现代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东莞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而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可园则是岭南画派的重要策源地之一。可园的主人张敬修是清朝官吏,同时也是酷爱绘画的风雅之士,他把可园建成岭南园林的精品。画家居巢、居廉在园内居住多年,张维屏、陈良玉、简士良、何仁山、徐三庚等人曾在这里吟诗作画,使这里成为当时岭南花鸟画创作的中心。在这批画家中,当属“二居”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居巢、居廉毕生致力于描绘岭南花卉、草虫和蔬果,留下了独具岭南特色的画作。他们一方面受到常州画派的影响,另一方面又以写生、写实为志趣,绘画清新灵秀而工致,灵动地表现了岭南四季常绿的大地上蓬勃的生命活力和绚丽色彩,成为晚清广东画坛的主流,并开近现代岭南画派之先河。

 

岭南美术馆为了推动新时代东莞美术事业的高品质发展,进一步挖掘和弘扬岭南优秀花鸟画的历史传统,打造东莞美术品牌,推动新时代岭南花鸟画和中国花鸟画的创新发展,今年推出“从可园出发”项目,计划每年举办一届,用五年时间打造成岭南美术馆的特色美术品牌。展览得到中国博物馆协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当代岭南艺术研究院等权威专业机构的大力支持,为保证展览的品质和影响力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此次展览依托东莞可园的历史文脉,以居巢、居廉等名家的花鸟画研究为切入点,探寻岭南花鸟画文脉传承与创新的精神内核,并以此为契机,汇聚当代中国花鸟画创作力量,邀请全国当代优秀花鸟画家和相关的专家学者来到历史文化名城东莞,共同探讨岭南花鸟画的历史文脉和思想的传播、流变和发展。

 

展览分为“‘二居’画学”“岭南风范”“花鸟品格”“今品画风”“观物之生”“时代湾区”“院风新锐”等七个版块。其中“‘二居’画学”版块主要以文献图片方式呈现,内容涵盖常州画派、“居派”花鸟画、岭南画派、广东国画研究会、岭东画家等内容,旨在向观众展现岭南花鸟画的历史文脉和背景;接着的六个版块萃集了当代中国画坛一百多位优秀花鸟画家的作品,构成了大规模、高品质的花鸟画展。展览期间还将邀请活跃于当代学术界的美术批评家与参展的艺术家们对话,举办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旨在重新审视东莞对岭南花鸟画和当代岭南文化的意义,以及中国传统花鸟画艺术在新时代文化建构中的重要价值,使岭南美术馆成为名符其实的当代岭南花鸟画和当代中国花鸟画研究和展示基地,更突显在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转化、推动中国美术发展中的东莞力量!

 

 

陈湘波

关山月美术馆馆长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2022年10月

 

 

序三

 

岭南美术馆,传承可园作为岭南画派重要策源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根植岭南沃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公共文化服务和教育为己任,挖掘研究本土艺术,策划引进优秀展览,开展公共教育服务群众,讲好东莞故事,以美引真,让艺术点亮品质生活。近年来,岭南美术馆着眼区域历史文化资源,以鲜明的学术定位与独立的学术品格,致力于打造独具莞邑文化特色的艺术研究和展示的学术品牌。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东莞文化强市建设,繁荣东莞文艺事业,充分发挥岭南美术馆作为城市文化服务和重要展示“窗口”的核心职能,岭南美术馆紧紧结合东莞文化强市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以文铸魂、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围绕建设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改革开放文化、潮流文化、体育文化、莞邑文化、生态文化的省市部署,着力于对历史文化名人资源和非遗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及其学术品牌的构建,为此策划推出“从可园出发”展览项目,联动全国专业学术机构的优秀创作群体,铸造“人文东莞”“育美东莞”文化新风,进一步激活与城市格局相适应的文化艺术活动,强化东莞品质文化之都建设。

 

作为文化工作者,我们要认真领悟文化强国、文化强省的总体目标与精神,好好学习和把握先进的文化理念精髓,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立足“双万”新起点,打响莞邑文化新品牌。作为公益美术馆,我们要承担好提升公众艺术素养的社会责任,当好文化艺术的传播者和实践者,力求高品质的美术馆服务,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实现人文关怀,为文化强市建设增添美丽的风景线。

 

“从可园出发”展览项目,依托东莞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计划每年举办一届,以五年为周期,打造一个由东莞联动全国学院、画院、研究院等专业学术机构、融入莞邑文化特色的展览品牌,以点带面,助力东莞文化强市建设,将艺术的生命活力注入莞城肌理,将艺术的美学体验深入到城市末梢,促进区域文化生态和谐共生。

 

“从可园出发——中国花鸟画展”为展览项目的首届。广东花鸟画创作是全国的大省、强省,对近代以来广东花鸟画的文脉传承和画学思想迁变之流向的梳理,绕不开东莞。东莞是岭南画派的策源地,此次展览以东莞可园为切入点,梳理百年广东花鸟画文脉,聚焦中国花鸟画的当代价值重构和创作格局,邀请全国花鸟画家汇聚东莞,展开跨域艺术的沟通和交流,彰显东莞人文精神和文化活力,绽放莞邑文化之光。

 

 

谢钧

岭南美术馆馆长

2022年10月

 

 

01

  岭南风范  

 

 

 

对现代岭南花鸟画文脉的追问,首先需要关注到其尤为强调来自现实生活和大自然的真实感受在艺术实践中的重要性。抒写自然、人和时代的有机联系,现代岭南绘画的先行者正是在这种关注现实的独特情怀中推进他们变革中国画的文化理想。从居巢、居廉融合宋元传统,调和“工笔”与“没骨”画法创立的一种精致、优雅的写生风格,到“二高一陈”借镜日本画,折衷南宋院体和西方写实技法的现代实验,再到新中国时期岭南画派画家对“新国画”主张的进一步拓进,无不体现出于实验中寻求变革的艺术精神。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在岭南画坛一批成熟的花鸟画家相继涌现,新花鸟画创作群体迅速崛起。

 

观当代岭南花鸟画家,他们皆出身学院体系,传承和发展了岭南花鸟画文脉,在花鸟画新体系课题中以现代观念为指归,积极吸纳传统、域外经验,在图像风格上与中国现代绘画史上的“岭南风格”拉开了审慎的距离。可以这么说,他们在致力于花鸟画新体系的创造实践中,将传统花鸟画的精神进一步延展至今人对造化自然、生命本源以及生命厚度的主体化观照中。

 

“岭南风范”专题,邀请当代岭南画坛具有代表性的花鸟画家参展,着眼于花鸟画家诉诸笔端的文化理想和美学境界。邀请展览的艺术家出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接受过系统的学院体系训练,既有老一辈功成名就的花鸟画大家,也有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出生的当代花鸟画坛的中流砥柱,他们于形式、技法、风格、意境的探索以及价值的重构中,不断挖掘心灵深处的感悟,表现自然生命的精神之美,使岭南花鸟画呈现出新的创造活力和审美格局。

 

 

 

参展艺术家

(按年龄排序)

 

尚 涛、林 墉、郭莽园、周彦生、苏 华

陈永康、陈永锵、陈新华、方楚雄、苏百钧

梁如洁、李伟铭、林淑然、万小宁、王璜生

黄一瀚、方 土、林若熹、陈湘波、林 蓝

 

 

尚涛 护法

180cm×97cm 纸本设色 2011年

 

 

左右滑动查看长图

 

林墉 墨点点,水滴滴

136cm×345cm 纸本水墨 2020年

 

周彦生 晓风

132.5cm×67cm 纸本设色 2005年

 

陈永锵 南方热土

180cm×97cm 纸本设色 2009年

 

方楚雄 高瞻远瞩

250cm×125cm 纸本设色 2014年

 

苏百钧 松鹤图

220cm×150cm 纸本设色 2007年

 

方土 人间有味是清欢

138cm×69cm 纸本设色 2016年

 

林若熹 风裳

140cm×70cm 纸本设色 2021年

 

陈湘波 清夜郁金香

89cm×68cm 纸本设色 2018年

 

 

左右滑动查看作品

 

林蓝 勃发系列

198cm×50cm×10 金箔设色 2015年

 

 

 

02

  花鸟品格  

 

 

 

中国花鸟画源远流长,于古代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淀了以描绘动植物来展现民族文化精神和美学品格的庞大的艺术体系,奠定了重视“移生动质”的“写生”传统,崇尚“登临览物之有得”的“寓兴”传统,以及讲求抒写性情与个性的“写意”传统。然而,至清中后期,中国花鸟画达至高峰之后走向式微,离开“师造化”,抛却对世情、时序的感悟,失落了中国花鸟画的优良传统。

 

进入现代,西学东渐,康有为、蔡元培、陈独秀和一批追求艺术现代化的画家,激烈抨击清代以来的摹古风气,提倡以西方写实方法改造中国画。与社会历史的进化存在天然距离感的花鸟画,走出世代相传辗转模仿的窠臼,通过写生重建与大自然的联系。从“富贵”“野逸”路径的分野,到文人画把动植物升华到文人的精神品格世界,再到近代民间趣味的引入,直至1949年以后新花鸟画走向自然,花鸟画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漫长历史中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化。新时期以来,西学再次东传,花鸟画家开阔了视界,自觉反思古代传统和近现代传统,积极拓展花鸟画的精神空间,向古代传统寻根,广泛吸纳古今中外的艺术源泉,形成了现代花鸟画多层面探索的新格局。

 

“花鸟品格”专题,邀请当代花鸟画坛的代表性艺术家参展,其年龄跨度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为新中国美术教育体制下培养起来的几代艺术家,其花鸟画新体探索不同程度地发扬了古代花鸟画的“写生”“寓兴”和“写意”传统,并注入现代人文精神和现代审美理想。他们的花鸟画探索代表了新中国美术史上,尤其是在改革开放时期,从传统花鸟画精神出发寻求表现现代花鸟画精神和现代人对花鸟画的新理解。

 

 

 

参展艺术家

(按年龄排序)

 

张立辰、郭怡孮、江文湛、李魁正、高卉民

邢少臣、马新林、郭线庐、罗 江、王居明

姜怡翔、岳黔山、刘 杰、贾广健、莫晓松

怀 一、王 法、刘万鸣、乔宜男、陈 林

 

 

张立辰 野塘霜天

346.2cm×192cm 纸本设色 2004年

 

郭怡孮 一溪碧水半溪花

119cm×94cm 纸本设色 2009年

 

江文湛 彼泽之彼

124cm×124cm 纸本设色 2017年

 

姜怡翔 平湖秋月二

90cm×22.5cm×4 纸本水墨 2016年

 

岳黔山 一树红花醉东风

280cm×210cm 纸本设色 2017年

 

贾广健 如意百合

53cm×45cm 纸本设色 2009年

 

莫晓松 危崖谷清

262cm×193cm 纸本水墨 2011年

 

王法 箑斋花卉册系列

45cm×34cm×4 绢本设色 2019年

 

刘万鸣 圆融·调合郎世宁

230cm×200cm 纸本水墨 2021年

 

乔宜男 荷韵

120cm×120cm 纸本水墨 2014年

 

陈林 云起·雾蜜楼台

83cm×48.3cm 纸本设色 2019年

 

 

 

03

  今品画风  

 

 

 

二十世纪中国画花鸟画的现代化,在方向选择上不外乎两种路向:其一是“以西润中”的“折衷主义”方案;其二是“借古开今”的“传统主义”方案。两种策略互相渗透而又互不相同,左右着几代人的创作思维。然而,时代嬗递,必然对审美有新的要求,革新不可避免,这是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古与今、中与西的博弈、融通,在当代已非主流文化命题。那么,如何实践中国花鸟画在二十一世纪新时代的转型?

 

相较于人物画、山水画而言,花鸟画侧重于以微观的自然形态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进入现代的传统绘画,面临着现代转型的命题,几代人以花鸟画这一传统画科诠释了从农业文明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中国人对造化自然的情感态度。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我们应该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存?如何使中国花鸟画的文心不断、文脉相传,在文化观念上对“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观的重新发现,及其在现代人文精神和现代文化理想进程中的价值重塑,这是当代花鸟画创作无法规避的课题。

 

“今品画风”专题,邀请全国院体花鸟画家汇聚莞城,在探问中国花鸟画文脉的历史情怀和观照中,共同探讨中国花鸟画的当代格局和未来走向。这对于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中华艺术文脉的延续这一课题将有所启发。

 

 

 

参展艺术家

(按年龄排序)

 

化建国、邓建强、姚震西、安华平、刘 英

满江红、方政和、王德芳、马 驰、叶 芃

张 弓、郑雅风、季 颁、周午生、焦永峰

韩 非、唐朝轶、李志国、罗玉鑫、王清丽

 

 

姚震西 草虫册页

47cm×38cm 纸本设色 2018年

 

安华平 寒林叠翠

187cm×93cm 纸本设色 2019年

 

刘英 暗香疏影、清风翠羽、玉堂鸲鹆、翠羽红芳

160cm×40cm 纸本设色 2020-2022年

 

方政和 安得九皋同

180cm×97cm 纸本设色 2022年

 

叶芃 梅兰竹菊

137cm×34cm×4 纸本设色 2020年

 

张弓 庭院深深

138cm×69cm 纸本设色 2014年

 

 

左右滑动查看长图

 

郑雅风 竹光浮砚春云活

97cm×720cm 纸本设色 2021年

 

周午生 和气至祥

91cm×42cm×4 纸本设色 2022年

 

罗玉鑫 归路

280cm×210cm 纸本设色 2017年

 

 

 

04

  观物之生  

 

 

 

传统花鸟画以“写生”为基,以“比兴”为归,强调“文心”再现。“写生”关乎中国人的文化观、自然观,意在参赞自然,在于写生之生,重视观察自然和生活体验,而非盲目的“信仰”,唯有如此,“写生”才能尽其成效,这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一古训如出一辙。历观古今花鸟画,不以“写真”为鹄的,而是借此传递一种文化精神和一种对自然万物的理解。

 

在现代中国画史上,“写生”的角色举足轻重。作为一种改革近世中国画衰颓的方案,“写生”被视为“笔墨”重生和复兴的“良方”。进入现代以来,传统绘画以“通神”“悟道”为终极目的的主观化的读画方式和欣赏路径,受到来自西方画学观念的冲击。对于传统文人画自元明清以来沉迷于主观性与趣味的困境,现代画坛一大批有志于革新中国画的先贤们,打破“以画为寄、以画为乐”传统画学的金科玉律,选择走出文人圈子,走进社会现实,观照世界以获取更广阔的天地,以写实主义方案、以写生方式改造传统中国画。

 

中国花鸟画讲求“移生动质”,以亲和万物、天人合一的观念,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当代文化情境中,如何从传统花鸟画的精神出发,寻求表现当代花鸟画精神和当代人对花鸟画的新理解,这是此次展览关注的问题。“观物之生”专题,邀请当代花鸟画坛具有代表性的院体艺术家参展,从“写生”的视角,通过对艺术家的花鸟画写生力作及写生稿的展呈,重新诠释传统“写生”观在当代文化环境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参展艺术家

(按年龄排序)

 

郭子良、连俊洲、郑阿湃、涂国喜、麻元彬

刘羽珊、许晓彬、陈文利、黄丹松、许敦平

阴澍雨、李恩成、樊 磊、赵少俨、李雪松

韩 斌、袁 琳、杜 宁、陈 涛、陈福彬

 

 

郭子良 热带花卉写生系列

82cm×62cm×4 纸本设色 2016年

 

郑阿湃 写生系列

68cm×45cm×4 纸本设色 2019-2022年

 

麻元彬 香案如意、春深花好、渊然一清、花开富贵

67cm×44cm 纸本水墨 2021年

 

许晓彬 草间清趣

47cm×58cm×4 纸本设色 2013-2016年

 

许敦平 版纳写生系列

238cm×53cm×4 纸本设色 2016年

 

阴澍雨 榴园写生、暖日、一树樱桃带雨红、草花香

57cm×26cm 纸本水墨 2008-2015年

 

赵少俨 秋花写生

241cm×175cm 纸本设色 2022年

 

李雪松 闽越写生册

53cm×45.5cm×4 纸本设色 2020年

 

陈涛 高冠、秋阳、寒露、霜降

34cm×45cm 纸本水墨 2016年

 

 

 

05

  时代湾区  

 

 

 

对粤港澳大湾区画学源流的追问,我们不难看出,一种源自岭南画学的“折衷”传统在二十世纪粤港澳大湾区的流播、变异和发展的脉络。在二十世纪中国美术的不同历史时期,广东本土文化复杂的结构关系,与香港画坛、澳门画坛美术的交换、互动处于动态发展中,它们所凝聚成的地缘文化版块,与内地文化交换、互动。在二十世纪的美术潮流中,粤港澳艺术家集群凝聚成区域文化自我变革的力量,对整体意义上的现代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驱动力,深刻影响着现当代中国美术的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各个地区之间,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同宗同源,具备变革求新、兼收并蓄的岭南文化血统。步入二十一世纪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开了一片新视域,为在新的秩序、新的艺术格局下,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美术与内地美术的沟通、交流,达成相互的了解和共识提供了契机,并以更为开放的视野、多元的格局、跨界的视域重新探讨“南北”“中西”的文化观念。在文化交流中优化提升、差异互动、多样共存、互补共生,这是身处日新月异、急速发展的新时代,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文化融合、繁荣,促进大湾区全方面发展的重要课题。

 

“时代湾区”专题,汇集大湾区美术创作群体于东莞,展开粤港澳大湾区美术与内地美术的互动交流,探讨共同关心的学术问题,以呈现开放、融合、多元的大湾区花鸟画的当代发展格局。此次展览,将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岭南文化精神,推进湾区人文建设,深化湾区美术与内地美术交流与合作的一次难得的文化盛会,对于当代中国花鸟画的薪火相传与开拓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展艺术家

(按年龄排序)

 

萧晖荣、刘岩石、梁 江、郭梅焕、刘富业

黎柱成、景丽莉、潘小明、林天行、李得之

马顺先、朱万章、张俊伟、宋陆京、姜栋梁

刘春潮、钟瑞军、叶正华、陈天硕、张 莹

 

 

萧晖荣 华池浮香图

191.5cm×501.5cm 纸本设色 2020年

 

郭梅焕 繁花如雪

206cm×124cm 纸本设色 2021年

 

张俊伟 竞放

240cm×180cm 纸本设色 2016年

 

宋陆京 盛世兰馨

230cm×200cm 纸本设色 2019年

 

姜栋梁 雪霁倩影

228cm×140cm 纸本设色 2018年

 

 

 

06

  院风新锐  

 

 

 

近现代以来,面对中国画的前途问题,几代艺术先辈实践了各种解决方案,架构起了现代中国画的新的审美范式。当时序迈入二十一世纪,既往被视为标新立异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形态,不可避免地成为“正统”精神遗产的一部分,中国画亦迎来了全新的问题,花鸟画也不例外。当中国花鸟画的现代之路,这一历史使命接续到二十一世纪崛起的年轻一代画家,它将以何种视觉价值形态呈现?青年艺术家是中国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撑,预示着中国画艺术未来的可能。关注于学院体系培育出来的年轻一代艺术家群体,是实现中国传统艺术的薪火相传、推进中国文化的延续性发展的重要课题。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科技时代,也是一个视觉时代。全新的观念、国际化的视野、独立的个体意识和多样化的表达,使中国新生代艺术创作日趋多元化。在新视觉文化环境洗礼下成长起来的院体新锐艺术家,他们绝大多数是八零后、九零后一代,接受了学院体系的专业美术训练,对传统美学范式以及学院派的现代视觉经验有着自身的感悟和体认。他们在传统的基础上参与当代社会文化转换、把握当代文化动态,在对历史和时代的关切和反思、对艺术和自我精神的探索中传承中国艺术精神,拓展观念、材料、符号、意象,游走于传统文化精神与当代社会现实之间,以开放的视野和细腻的感知力挑战着今人对中国画的固有认知,彰显出蓬勃的创造活力。

 

“院风新锐”专题,邀请当代院体青年艺术家参展,关注于青年艺术家的新视界以及他们在花鸟画创作中所传递出来的新观念、新思考,意在学术交流中相互启发,深度发掘当代花鸟画坛的创作新力量,推介院体新锐的新成果,呈现当代青年艺术家多元化的创作方向和学术追求,进一步探究新生代艺术家的审美视域、内心世界的动向以及观照世界的新方式。

 

 

 

参展艺术家

(按年龄排序)

 

王文福、伦楠楠、邓海林、杨广涛、冯剑平

刘云博、高冠峰、李 俊、李夏夏、王 也

裴书鸿、李灿耀、苏 颖、黄祎天、翁毓衔

石云天、葛广顺、孙 玮、孙小小、张 帅

苏倩君、罗旭平、廖晓青、曹 简、贺 翔

王 昊、李梦龙、陈含章、朱翰石、谢晓欣

董婧怡、陈嘉欣、陈锴卓、仇文婷、吴锦洵

刘大成、薛 康、古端宇、吴晨璐、程雪琪

 

 

伦楠楠 shadow系列

176cm×56cm×2 纸本设色 2020年

 

杨广涛 夜·琴瑟

180cm×90cm 纸本水墨 2015年

 

冯剑平 早春

216.5cm×140cm 纸本设色 2016年

 

李俊 空中花园

205cm×192cm 纸本设色 2019年

 

李夏夏 家园之迁徙

76cm×145cm 绢本水墨 2022年

 

翁毓衔 五十弦

235cm×120cm 纸本设色 2017年

 

孙玮 心印

38cm×53cm 纸本设色 2020年

 

孙小小 暮初

200cm×180cm 纸本设色 2017年

 

贺翔 我是猫之二

77cm×43cm 纸本设色 2018年

 

王昊 寒山浮翳

70cm×92cm 绢本设色 2018年

 

朱翰石 紫冠朝阳

240cm×200cm 纸本水墨 2020年

 

吴锦洵 天游

183cm×107cm 纸本设色 2021年

 

刘大成 竹风清远

182cm×104cm 纸本水墨 2021年

 

薛康 牧归晚晴

240cm×163cm 纸本设色 2020年

 

 

 

从可园出发 • 中国花鸟画展

Originated from Keyuan

The Chinese Bird-and-flower Painting Exhibition

 

 

 

主办单位:

中国博物馆协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

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广东省中国画学会

 

承办单位:

岭南美术馆

当代岭南艺术研究院

 

协办单位: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

东莞市博物馆

东莞市可园博物馆

岭南美术出版社

东莞市美术家协会

广州鲁逸文化

 

展览组委会

名誉主任:吴为山

主任:安远远 林蓝 司琪  

副主任:李粤梅 娄欣利 

总策划:谢钧

学术主持:陈湘波 朱万章

策展人:许晓生

研讨会学术主持:阴澍雨 许敦平

展览统筹:李志国 文征

项目负责人:慕容小红 林润鸿

项目助理:黄玉菁

展览协调:黄雪韵 张志峰 邓晋湘 吴智勇

展览陈列:秦瑞珊 唐柱鸿 苏茜雯 叶志伟

     袁伟良   

公共教育:叶春平 赵德翰 周坚洪 赖铁聪

     罗锐和 李永康 黄学灵 赵洁仪

宣传推广:黄丽敏 李胜煌 黄建伟 姚泽林

行政执行:刘洪镇 黄晶莹 梁小晶 郭映怡

     张家乐 黄水根  

视觉设计:广州鲁逸文化

新媒体支持: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数字发展部 推门文化

展览时间:2022年12月27日-2023年02月26日

 

▼ 展览地点

岭南美术馆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 09:00-17:00(周一闭馆,节假日照常开放)

 

地理位置:

广东省东莞市莞城区可园北路1号岭南美术馆

 

 


 

校对丨黄丽敏 赵德翰

初审丨慕容小红

复审张志峰

审定李志国

 

 

 

2023年1月3日 16:21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