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线上展览|“韵起碧水东”2025东莞市中青年美术提名巡展(中山)
-
岭南美术馆“赓续与回响——当代帖学十四人作品展”聚焦帖学传承与创新
2024年3月15日,“赓续与回响——当代帖学十四人作品展”在岭南美术馆盛大启幕。
-
“一座城和她的N座美术馆”向新而行!东莞美术馆联盟馆藏作品展(巡展)启幕
-
“2025年中国美协艺委会学术研究展系列: 小幅版画作品展览”征稿通知
-
235件精品集中亮相!“匠心求索——尹秋生艺术作品展”在岭南美术馆开幕
-
展览预告 |线、面、境一一艺术创作研究展 罗鸣·田言华
-
展览预告 |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大型漆壁画《长城颂》创作文献展(巡展 )
-
莞版《千里江山图》震撼“上画”!“东莞美术史上第一长卷”《锦绣东莞图》亮相岭南美术馆
-
-
-
-
2023-09-222023-08-092023-03-242023-02-032022-11-082022-10-272022-10-142022-09-212022-04-292022-04-292022-03-302022-02-252022-02-252022-02-122022-02-092022-01-012021-06-242021-06-022020-09-27
-
-
-
-
-
-
-
-
东莞美术馆联盟·活动|共绘古村之美!“十百千万”绘美东莞艺术行动走进茶山
넶298 2023-09-22 -
文化强市·共建共享|共绘新东莞!岭南画院重大主题大型美术作品创作活动启动
10月19日,由岭南美术馆、岭南画院主办,东莞市美术家协会、东莞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研究基地协办的“共绘新东莞—
넶306 2022-10-27 -
2017年创作成果一览表
넶723 2018-09-06
-
-
-
-
-
-
-
-
东莞美术馆联盟培训班,上“干货”了!
넶303 2023-06-26
-
-
-
热观念与冷硬边——对一种绘画发展趋势的研究性展览研讨会
时间:2018年7月13日
地点:岭南画院会议室
嘉宾:胡斌 杨小彦 冀少峰 冯原 殷双喜 何桂彦 樊林 皮道坚等넶5030 2018-07-13 -
-
-
-
-
-
-
“从可园出发——百年广东花鸟画文脉探微”(二)丨 从可园到十香园:“二居”画学的启示
从可园出发
——百年广东花鸟画文脉探微
一、
先声: 百年广东花鸟画的发源
二、
从可园到十香园:“二居”画学的启示
三、
从十香园到春睡画院:
广东中国画教学的现代转型
四、
“传统派”与“革新派”
五、
地缘文化与“新海派”: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岭东画坛
六、
学院与画院:
新中国时期广东中国画教学与创作
七 、小结
从可园到十香园:
“二居”画学的启示
东莞是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地处南海之滨,自古以来,中原移民文化、百越文化、海洋文化和农耕文化融合交汇,培植了东莞开放兼容的人文精神。东莞历史文化悠久,人文荟萃,最先接触和吸纳外来文化的前沿地区之一,素有“吾粤中咽喉地”之称。明代以降,在莞籍文化名人和书画名家的深厚积累下,东莞成为了岭南艺术一方重镇,书画名家辈出,明代袁登道、王应华、张穆,清代梁涛、尹源进、范熙祥、黄友竹、张敬修、张嘉谟等,东莞画史有着一条清晰可见的发展脉络。晚清广东花鸟画地域风格的形成正发端于东莞可园,近代广东美术教育的萌发亦绕不开东莞可园。

可园全览图
可园是广东“四大名园”之一,张敬修以丰厚的财富,历时十多年修筑的一座雅致的古典园林。可园建筑格调雅朴、端方,环境清幽、览远,四季常绿,树木掩映,花色烂漫,鸟飞鱼跃,如诗如画,极富自然生趣。张嘉谟在可园附近修建道生园。可园、道生园为晚清东莞著名的园宅,集园林、人文之胜。






可园
咸丰五年(1855),在广西服官已十载的张敬修,因浔城失守落职,次年返籍东莞。应张氏及其侄张嘉谟之邀,居巢、居廉分别在可园、道生园居住作画,以亦师亦友的身份在可园从事美术教学工作,利用优越的环境创作了大量的艺术精品。[1]

张嘉谟《斗蟀图》,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
在“二居”的艺术生涯中,张敬修是起转折性作用的一个人物。张氏家族为东莞名门望族,是一个风雅的书香世家。东莞历来有造园的风气,张氏家族构造的可园、道生园,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优裕的物质条件,对居巢、居廉绘画艺术的成熟,对“居派”绘画风格的形成,有着关键性作用。在古代,豪门巨族往往领导艺术趣味上的潮流。作为居巢、居廉艺术上的保护人、赞助人,张敬修的文化认同和审美取向,在很大程度上支持着“二居”的画学选择。

张敬修像
可园时期,是“二居”将恽南田融合宋元绘画的思想和画风引入南粤本土,实现岭南花鸟画地域风格转向的一个重要时期。寓居可园的近十年,居巢画风脱尽前人烙印,渐臻成熟,既有工整秀逸一体,也不乏意笔潇洒之作,形成了个人的主流画风,艺术创作处于鼎盛时期。[2]居廉客居道生园时期,由于受到前人及居巢的影响较深,尚未完全形成个人的典型风格,画中流露出的文人画趣味颇为明显。[3]

居巢《杂卉扇面》,广东省博物馆藏

居巢《草虫图扇面》 ,广东省博物馆藏

居巢《双鱼扇面》,18.5x53.5cm,纸本设色,1863年,广州美术馆藏
从东莞返回故里第二年,居廉即在隔山修建了一座供自己作画与授徒的庭园。直至1904年谢世的近四十年,是居廉艺术创作最为旺盛、艺术成就最为斐然的时期。他将居巢融汇宋元传统、忠实于写生的画学观念和技法语汇,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扩大了观照自然的范围和深度,坚持“以造化为师”。[4]

居廉《牡丹双鸟》,86x41cm,纸本设色,年代不详,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居廉《鱼虾写生斗方》,30x40cm,纸本设色

居廉《花卉草虫图册(之一)》,28x28cm,绢本设色
在晚清的广东画坛,“二居”以一种强调“写形传神”和忠实于写生的方式,重建与大自然、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二居”绘画的主题和风格语言,针对的是一个既往被视而不见,无法用有效的观念和技法从容诠释的活生生的岭南生命形态,所欲实现的是与其岭南本土审美经验相适应的、思想相契合的岭南本土绘画的价值形态。“二居”花鸟画大致有三点特色:一,强调“写形传神”,重视写生。居巢提倡“宋人骨法元人韵”,强调形神兼备,反对摹古弃形,恢复对宋人微观体物的精神的信仰,注重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对景写生,将工笔与写意有机融合。二,独创撞水、撞粉技法。“二居”接承恽南田以来没骨花卉技法,依据岭南地域环境特性,创撞水、撞粉之法,在近代岭南画坛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中国花鸟画技法史上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三,拓展花鸟画表现视域,将岭南风物纳入花鸟画题材,形成岭南地域风格。“二居”描绘题材不局限在传统文人图普式的作画题材,开拓了花鸟画的表现疆域。

居巢《花鸟册页》,25.9x48.3cm,纸本设色,1859年,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居廉《绮石芳草》,24x28cm,纸本设色,1873年,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居廉《凌霄鸣蝉》,33.5x26cm

居廉《菊石蝈蝈》 ,33.5x26cm,1890年

居廉《紫薇螳螂》 ,33.5x26cm

居廉《芍药虫石》,33.5x26cm
居巢、居廉迥异时流,放眼世界,“自改革”式革新花鸟画,强调观察自然,注重写生,其画学思想在广东百年花鸟画文脉中留下了清晰可见的印记,尤其在岭南画派的新国画运动中得到进一步延伸和发展。晚清“二居”影响所及广东、广西、福建、湖南,追随者遍布粤中、闽南及桂东等地。居廉之后,代有传人,追随者众,他们不仅成为岭南艺坛主流,同时影响及至香港、澳门、台湾以及东南亚地区。
注释:
[1] 朱万章:《传统·革新·融合——东莞美术论稿》,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15年5月,第16页。
[2] 朱万章:《居巢居廉研究》,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19页。
[3] 朱万章:《居巢居廉研究》,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45页。
[4] 李伟铭:《写实主义的思想资源——以岭南高氏早期画学为中心》,李伟铭著《传统与变革:中国近代美术史事考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11月,第60页。

主办单位
中国博物馆协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
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广东省中国画学会
承办单位
岭南美术馆
当代岭南艺术研究院
协办单位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
东莞市博物馆
东莞市可园博物馆
岭南美术出版社
东莞市美术家协会
广州鲁逸文化
展览时间
2022年12月27日-2023年2月26日
展览地点
岭南美术馆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莞城街道莞城可园北路1号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09:00—17:00,周一闭馆,节假日照常开放
校对丨黄丽敏 赵德翰
初审丨慕容小红
复审丨张志峰
审定丨李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