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画社

        简介

        839 2018-09-06
      • 亦画社九周年作品展作品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岭南画院
        承办单位:岭南美术馆
        二、展览时间、地点
        时间:2018年2月1日至2月25日
        地点:岭南美术馆2、3号展厅

        911 2018-02-01
      • 2017年画学研究出版物

        整理出版《互联网时代下的艺术批评》、《全国美展研究与方法学的省思》等相关文献

        673 2018-09-05

带你赏水彩 | 一起感受广东力量!

岭南画院(岭南美术馆)    展览    带你赏水彩 | 一起感受广东力量!

 

 

病毒可以被隔离
但岭南美术馆的温暖不会被隔离
 
小编今天带大家认识
首届中国水彩静物画展邀请展(巡展)的广东名家
感受广东的力量
 

 

广东名家

 

王肇民

融民族风格与西方色彩的第一人

(1908—2003)艺术家,美术教育家,广州美术学院终身教授。1929年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专。1932年转入北平大学艺术学院。1933年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毕业。1951年任中南文艺学院讲师,1955年中南美专副教授。1959年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先后出版《王肇民素描集》《王肇民水彩画》《王肇民诗草》及《画语拾零》等。

他有坚实的素描基础,有丰富的油画经验,而终于把水彩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他的水彩,使具象美与抽象美高度统一;把西方现代艺术的色彩美与中国传统艺术的笔法美融为一体。如珠宝之光华,灿烂夺目;如金玉之坚实,掷地有声。浑厚苍劲之中含有细腻的诗情。

 

《花卉》54×40 CM

《苹果》48×64 CM

 


陈秀莪

深细与雄厚的统一

1928—2013)祖籍浙江省奉化市人。1928年出生于上海市,1946年受在英国学习城市规划留学回国的大哥陈占祥的影响开始喜欢绘画和音乐。1948年就读于上海美专,1949年考入杭州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现中国美术学院),1951年陈秀莪教授从浙江美术学院转学到中央美术学院,1953年毕业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毕业后一直从事美术教育工作直至退休,曾任广州美术学院附属中学专业学科主任、广州美院教育系色彩教研室主任等职。

陈秀莪数十年来执着于水彩画艺术的耕耘,她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佳作面世,其作品题材广泛,无论人物,风景或花卉都能体现出她在水彩艺术上的造诣与成就,这些作品的艺术手法单纯含蓄,艺术格调朴实大方,她的艺术倾心于单纯中蕴籍丰富,于平实中突显亮丽。

 

《傲放》39×54 CM

《嫩椰》40×57 CM

 

 

胡钜湛

搞艺术要有人民性、民族性

1930—2020)1930年生于广东开平县。1953年、1956年先后毕业于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美术系和中南美术专科学校绘画系。毕业后三十多年来一直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曾任教育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退休后兼任广东教育学院美术系主任、教授,为二系的创建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中、小学美术科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文史馆馆员、广东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广东水彩画研究会副会长等职。

1988年参加广东省美术教育代表团访问美国,1989年被评为广东省普通高校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美展第六届水彩艺委会评委和2000年全国水彩评委。李铁夫美术馆名誉馆长,广州市海珠区第十届、十一届人民代表。

胡老先生对于穿透水中的奇异光线特别关注,尤其对其中的反光和投影的描绘,有力地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让人难以想象水彩也能有如此独特的表现,如神来之笔一般,颇让世人诧异。有意思的是,胡老先生到了晚年,笔下的观赏鱼几入佳境,甚至走向某种抽象,让人啧啧称奇。所以,在胡老先生各类题材中,观赏鱼的确是最为独特的,在发挥水彩特性方面也做得最为淋漓尽致。

 

《鱼水情》39×54 CM

《鱼》39×54 CM

 

 

黄增炎

厚重的美

1959年生于广东台山。1991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先后任教于本院设计学院和造型学院,现为造型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专家库成员,担任“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评委。作品获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金奖、广东美协50年50件经典作品奖、广东省第七届鲁迅文学艺术奖等;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新中国美术50年》《中国当代美术1977-1999》《改革开放,新中国美术30年》《向祖国汇报—新中国美术60年》;被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深圳美术馆、亚洲水彩画艺术馆等收藏。

黄增炎多年以来一直专注于静物和人体绘画,归因于他的慎独与自律,且在很大程度上出于对主题性创作的有意回避。似乎在他看来,一幅画的好坏,并不取决于其所谓的‘主题’;相反,形式本身,自有其独立的价值与意义。所以,他不愿为参展而作画,只想为作画而作画,因为他要满足的是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即要表现自己的艺术结构,他不在意于画什么,而只在意于怎么画。

 

《百香果》62.5×62.5 CM

《百香果》62.5×62.5 CM

 

 

龙虎

画画是一种天性

1982年考取广州美术学院师范系,1986年7月本科毕业,同年7月分配到肇庆师专美术系任教。1988年9月考取广州美术学院教育系水彩画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1991年7月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艺委会主任。

他的作品既有浪漫古典主义的情怀,又有自由大胆和热烈奔放的性格,为当今中国水彩界贡献了浪漫与智慧的相聚,碰撞出不可思议的心灵火花。仰赖于他个人的生活体验、智慧和思想,以及独特的表述方式和方法,画出了属于自己的故事。他不断开阔视野,启发灵感,提升品位和鉴赏力,其水彩艺术无疑是技艺与美学融合的结晶。

 

《静物》55×79 CM

《有白罐子的静物》55×79 CM

 

 

陈朝生

信守水彩的精神价值和文化意义

广东省普宁市人。199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汕头大学艺术学院获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现为广州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副院长兼水彩画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委会委员,《当代水彩》主编。

陈朝生的艺术是非地域性的、非描绘性的,他的研究和表现重点在于艺术语言而非具体的风景静物与人体。他不因描绘对象的差异而经常变换其系统的表现语言,而是专注于提炼大自然的“骨架”,纯化和萃取形式语言,如同中国传统山水画家依不同地貌而提炼出相应的笔墨皴法。总之,陈朝生的作品体现了一种职业画家的敬业感,正是这种敬业感成为其艺术品质的可靠保证。

 

许多年的静物台》 150x100 CM

《蓝瓶和陶罐》 54x79 CM

 

 

对美的探索永不停歇

前进的动力就是不断开拓新的视野

美术人,坚守匠心

对艺术创作,执著追求

广东力量,聚力前行

 

 

长按下方二维码,进入VR虚拟展厅

 

 

希望如约而至的不止春天

还有疫情过后平安的我们!

“东莞,加油!

 

 


文字:梁小晶

编辑:唐柱鸿

审核:张志峰

 
2022年3月22日 08:20
浏览量:0
收藏